投过100多个项目,都极具未来感和颠覆性,他说“投资人要做造风者而不是追风者”

2024-09-29 22:49:58 229 Admin

  

“投资人也是创业者,其实就是服务业,投资机构甚至得有自己的产品”,这是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对投资的理解,虽有几分调侃,但也坦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刘维2011年加入联想之星,主导投资了Face++、思必驰、作业盒子、Airmap等前沿技术公司,其中,Face++作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领军者,在艾瑞咨询颁布的《2015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TOP200》中位列第14位。

  思必驰也在获得联想之星的投资后,相继获得DCM中国1亿人民币的B轮和阿里巴巴2亿人民币的C轮。

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数百倍的投资回报。

经历决定视野

  刘维投资的项目都极具未来感和颠覆性,而这一切源于他以下的经历:

  •   在大学期间,刘维就创业卖电脑,做兼容机和局域网,经常与To B的行业客户打交道,所以他一直不怕接触行业客户,他认为“这种交往不是靠喝酒,而是靠理解需求。”
  •   1999年,刘维第二次创业做信息化电子采购,这又让他有机会了解到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的情况。
  •   2003年起,刘维先后在政府下属投资机构和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担任负责人,在软件、集成电路、工业和装备技术领域完成了数十个投资项目。2003年起,刘维先后在政府下属投资机构和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担任负责人,在软件、集成电路、工业和装备技术领域完成了数十个投资项目。。

  这样的工作经历为他提供一个利用全球视野看产业部门的技术需求和技术趋势的机会,他经常会琢磨很多新的领域的效率提升空间有多大,会涌现出哪些技术的变革趋势,这也使他确定了自己的投资方向——人工智能和底层技术。

  在十多年的投资历程中,刘维认为现如今的投资已不再是以往old school式的在办公室就能判断出一个项目,而更多的是服务属性,需要与创业者一起成长,消除行业资源信息之间的不对称,给创业者带来好的战略和资源。

  投资人的现实扭曲立场

  刘维说“很多项目都有很好的潜力,但早前只是个胚子”。如此,投资人的现实扭曲立场就会奏效。

  思必驰最早的业务是汉语考试,后来又在口语教育、呼叫中心等领域不断尝试,但是跟如今所做的人际交互云平台毫不相关,刘维认为对于高度To B的项目 ,如果搜集的用户数据量有限,极不利于技术公司的高速发展,建议业务转型。

  然而,对于思必驰团队来讲,经历很多次转型摸索,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业务突破口,如今又要拆分和放弃,连思必驰CEO高始兴都觉得比较难说服大家。

  刘维做为投资人甚至在思必驰的公司年会上给团队做动员报告,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告诉团队红军为什么到达陕北又打到抗日前线,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圈千里挺进大别山…最终,思必驰开始着手云技术方向的布局,并孵化出智能语音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机会。

  与思必驰类似,Face++最早切入的是游戏领域,但刘维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游戏来说并不是最核心的技术,只是其中的一根轴,做游戏的话还会受到其他很多轴的制约,之后经过慎重地重新考虑,Face++专注识别技术,打磨最重要的那根轴,如今已经在手写识别、图像识别以及背后的引擎系统方面卓有成效,并在安防、金融等领域建立影响力。

  因此,在做投资决策时,刘维除了关注创业项目所解决痛点强烈程度、增长性,实现渗透率的可能性、技术方向、团队的能力等常规因素外,会更关注核心本质,比如技术的切入点,而不太看重当前具体做的事,对当前的事情持有高度宽容。

  为创业者和渠道客户搭桥

  除了战略上的担当,刘维也希望能为创业者和他们所需要的渠道资源搭起一座桥梁,因为很多高新科技创业公司虽然在信息技术优势特别强,但是渠道资源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虽然投资人不用替团队做具体的决策,但搭桥的代价太大可能创业者就不会去看看河的另一面”,刘维说。

  Face++最早商业化的过程中,刘维依托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其与传统系统集成商等企业一把手攒局,双方破冰并逐渐成为合作伙伴,从而“在某一领域打透,在生态建立影响力”。

  在人才资源上,刘维也帮助思必驰在战略转型中,引入能做互联网产品的副总裁;帮Face++在做渠道拓展时引入擅长做政府关系的顾问和关键人才。

  此外,由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进性,刘维也很注重让被投企业了解海外同业公司,上下游产业环境等情况,建构海外的战略。

  立足产业链做投资布局

  然而,立足人工智能等新兴方向进行投资时,刘维也不会仅仅针对某一个领域的单点技术突破,而是立足整个产业链去布局。

  在底层的人工智能基础技术方面,刘维投资了像Face++、思必驰等底层技术项目以及一些算法之上的器件,如摄像头、传感器、深度学习的芯片等;

  在智能机器层,也布局了一些技术载体和整合场景优化的器械,如无人机、智能医疗器械、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

  在行业应用侧,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和对新技术的整合,投资了智能物流、金融、农业、安防等领域。

  他总结出做技术方面的创业和投资,需要考虑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技术本身的发展,是否有其他技术路径的覆盖 ?

  第二、技术产品化所需要的配套条件(如材料工艺)是否成熟?

  第三、行业整体的生态是否达到爆发点?

  因为 B端的客户往往不能直接到达,很多传统行业虽然信息化落后但是资源渠道强,创业公司没有好的切入点和行业客户群很难实现增长。

  “做造风者而不是追风者”

  每个投资公司都会有一些发展相对一般的项目,刘维认为这些项目无外乎就是高估了需求,低估了难度和挑战,但侥幸的成功和很遗憾地侥幸失败,最容易让人看清边界条件。

  所以刘维在投资时更关注商业本质,从需求的逻辑衍发。“技术都是基于对需求的理解:那种行业效率提升需要什么机器,这样的机器需要什么要的技术和硬件”。

  对于市场热门的消费级的智能硬件、VR、AR,刘维都没有布局,反倒投了很多图像感知技术,建筑、医疗领域的使用和关键的底层技术。刘维说“我们希望自己是造风者而不是追风者 。”

  未来看好什么?

  问及现在和未来关注的重点,刘维说还是人工智能,这是长期的赛道也是时代变革最重要的驱动力。

  随着底层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数据来源不断建立,图像识别、物理环境感知等技术不断成熟,人类对大自然和人体数据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将会更高颗粒度的理解对这个世界。机器的智能化会越来越多代替人的劳动,拿到更多场景的精准数据,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随着人类劳动力的解放,又会带动文娱消费领域朝着更加个性化、长尾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所以联想之星从去年开始又加强了在新消费和新文娱方面的布局,一手智能时代的先进技术,一手后智能时代的人类生活,如投资了“公路商店”公众号、丛林电音、12栋(长草颜团子)等新内容消费项目。

  总结下来,刘维认为无论是底层技术创新还是重塑行业的模式创新,只要对人类生活和企业生产带来新的改善和效率提升就是值得投资的项目。但这中间有一个要求就是,解决痛点的手段(技术和模式)和当前有明显的差距和颠覆性,即“很费劲跳起来能够得着”和“可能够得着”,而不是那些“跳起来很容易够得着”和“不可能够得着”的项目。

Copyright © 悉地网 2018-2024.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XIDICMS 备案号:苏ICP备18070416号-1